地’的身份引导,教习。
就像是如今的新修士,虽然很多老修士们不待见他们。
可他们也算是打破了旧念,为自己开了一道修法。
这修法,是‘天地大道’的修法,还不是类似于气血金丹,佛门金丹的‘道统。’
并且还有一些修士举出了简单的例子,称,道统好比武功秘籍,有了秘籍才能照着修炼。
修法,是我要怎么去修炼?
也像是正邪修士,便是一种修法,是两方统称。
真要细分,这‘两方真正大修法’中是包含天下万道,也包含法修与新修士。
自然其中还有一道,为容法天地之道。
但此道不是去修的,而是有资格成为界主时,领悟此道才有意义。
否则在哪次正邪大战里,这正不正邪不邪的,两边都得打你。
可要是成为界主,先不论这身份,单论有一方天地之力加持,那也不怕被围攻了。
而如今。
宁郃也是一边回顾着自身的修行之道,一边与诸位道友继续南行。
亦在第二日的中午,来至了山下学堂外。
又在此时此刻。
学堂内正在讲术。
依旧是大山之下。
不高的术台之上,方道士端坐地面正首处,两侧是四位元婴修士。
又在前方,是九千弟子分别盘膝而坐。
孙修士就在靠前的位置,时而沉思,时而不解。
而今日讲的术,是水行之属,也是方道士的行属。
他旁边的四位元婴,亦是修得水行之道。
剩下的元婴师者,则是和台下弟子一样,端坐在了人群之中,聆听方道士的讲术。
讲术中也无一人言语,只有方道士的声音。
哪怕是有人不解疑惑,也无传音波动。
一切的一切,都是等下课堂之后再言。
课堂上是禁止言语,除非是讲术的师者在中途告一段落,且点名让人提出疑问时,学生才能开口。
可也在这时。
方道士讲完一段术法,正准备让学生提问的时候,却忽然听到了什么,继而顿了一下,表情也略有些激动。
台下的一众修士见了,也是好奇望去。
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之中,方学士一向是沉稳刻板的老夫子形象,从未见过这般‘失态。’..
但在下一瞬间,他们又惊奇的看到方学士忽然起身,向着他们后方行‘弟子礼。’
而这弟子礼,是学生向老师行的,这是五洲常识,没什么奇怪。
可是方学士的老师?这如今天地间好像只有一位。
众人修士想到这里,想到来者是谁之后,继而慌忙的齐齐起身朝后行礼,却又不敢抬头望去,只有话语回荡天际,
“山下弟子,恭迎法主!”
“诸位道友多礼。”宁郃看到众人紧张之意时,也露出和善笑容,“宁某此番是讲术而来,诸位落座即可。”
宁郃言语间声音平静,看似寻常无奇,只为让诸位学生静心。
但在众人听来,却像是缥缈的九天之音从天外垂落,落于五洲大地,才现世于吴朝学堂,显圣于众人之前。
直到这时,再品出法主言中的平和之意,感受到一种平静的意境后,众人才敢悄悄的抬头望去。
只是这一看,他们却是先看到了曾经来学堂内传过法的李界主与恒界主皆在,且传说中的五位仙者也在法主身侧同行。
最后,他们才逐渐看清了法主,也看到了方学士再一施礼起身,亦看到了法主走到了讲术台上,盘膝落座。
之后,他们惊奇的看到了自己,亦看到了天上的星辰。
也有的学生看到了凡尘过往,宛如从凡尘开始,又重新证得一次金丹妙法。
更有的学生看到火属灵气万千,像是一条条盘旋于九天的万丈巨龙。
众人所观,各有不同。
同样,宁郃讲道,也无需多言,也无需多说。
不需之乎者也,也无用道法自然之妙。
因为宁郃本身便是日月天地之道,是无穷天地之道的显化在世之身。
于是。
当宁郃来至山下学堂的时候,散开道韵的时候,九千金丹修士恍然一悟之中,就已经陷入了天地道妙之境。
且他们所看的景象也各有不同,皆是由各自心念而生。
有的是重新修行、静心,有的是感悟道法。
就像是看到火龙的学生,便是从天地之中悟得了一些小神通之道。
或许假以时日,他能完全领悟这道小神通之术,就施展今日所看到的万丈火龙盘旋于高空。
同时在一众学生看来,也只是仅仅一眼,就已经经历了千百种的心念所得。
之后,当山下学堂的众弟子陆续醒来,也已经是三日时间过去。
只是这三日,他们也经历了不下于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的静修。
甚至悟性高者,观之一眼道韵后,在这三日来就平添了几十年的道行,更是从中观得符合自己行属的小神通之术。
同时在讲术台上。
盘膝而坐的宁郃当看到众人醒来时,也浮